本文刊登于中轴协会刊《轴承工业》年第9期“业界翘楚”栏目,欢迎订阅、投稿!
一、轴承行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轴承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零部件,也是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机械零部件,其精度等级和使用寿命对主机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轴承行业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轴承行业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技术革新、产能扩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某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轴承企业的水平。但整体来讲我国轴承行业在精度储备方面仍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制造技术落后,尺寸散差较大,振动噪声偏高,性能一致性欠佳,寿命可靠度趋低。尤其是行业无序竞争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行业中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等自身缺陷,大多时候都在为生存而战,难以发挥其应有活力。且中小企业难以共享大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协作配套体系,也无法与大企业一起协调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年国家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年》两个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作为“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之一,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多项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轴承行业也加大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进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加快了从“轴承大国”迈向“轴承强国”的步伐。
二、海林专精特新产品之路的形成过程海林从一个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的名不见经传的三线企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圆锥滚子轴承专业生产制造商,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前行的道路。回顾这五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认为坚守、务实、卓越、拼搏、创新是海林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专心致志发展轴承产业是海林永远不变的初心上世纪六十年代,海林是由国家一机部投资兴建的三线企业,指定生产圆锥滚子轴承。尽管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海林人没有放弃,没有气馁,更没有终止轴承的生产,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任务。轴承加工技术水平也日趋熟练,海林生产的圆锥滚子轴承寿命创造了国内最高水平,在当时就被评为部优产品。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形势,能使企业彻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海林公司决策第一次整体搬迁企业,从甘肃省天水县李子园村将海林轴承厂搬至天水市区,并同步兼并了天水柴油机厂和天水拖拉机齿轮厂。在搬迁后的产品结构选型上,海林没有学习其他企业,走多种经营和跨行业发展的道路,毅然选择了以轴承生产为主业,放弃柴油机和齿轮的生产。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轴承生产能力。首先对锻造加热方式进行了改造,在行业中首次采用可控硅控制装置,新建7条国内最先进的中频电感加热锻造生产线;还自行设计建造了连续生产退火炉、淬火炉、回火清洗炉等热加工设备,彻底淘汰了原来落后的加工工艺,实现了锻造自动化;接着,利用改造资金先后添置了多台套轴承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本世纪初期,为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海林于年联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水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甘肃长城电工集团等企业组建成立了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计划借助中科院的技术生产自润滑轴承,但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推广和调研,公司最终还是停止了这类产品的继续投产,仍然调整为以圆锥滚子轴承为公司的主导产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加专注地在做大做强轴承主业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目标,扩展本系列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尽一切可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使海林轴承市场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海林轴承产品的综合技术含量得以快速提升,达到高精度、高寿命、高可靠性和高附加值的要求。自“十一五”以来,海林主导产品圆锥滚子轴承产量一直保持行业领先,约占行业总产量的15%,其中80%的产品进入主机配套市场和终端配套市场。海林也发展成为“中国机械工业强”“甘肃省机电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和国内外著名的圆锥滚子轴承制造商。
“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纲要的颁布拉开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序幕。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海林把加快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在做精做优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基础上,向双列、多列、组合轴承和单元化发展。产品性能全面从普通级向高精度、长寿命、低噪音、免调整方向发展并积极付诸实践。年海林公司再次提出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升级计划,实施海林历史上第二次整体搬迁与创业,将产业由城市中心转移至天水市工业园区,又适时提出未来3~5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八大措施,即(1)减少人员(2)缩短流程(3)提高效率(4)提升质量(5)提升硬件(6)降低成本(7)优化环境(8)注重创新。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更加凸显海林圆锥滚子轴承的独特优势,为海林打造“中国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品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次搬迁完成后,海林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产量将增加45%以上,这将会给予海林人足够的信心,海林人也会沿着这条轴承之路勇往直前。
(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与客户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有产品、有市场则企业兴,否则,必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而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需要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精心呵护,精益求精的去深耕细作。并且制定好产品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本行业、本领域最优质的产品,进而以质量和品质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和赢得顾客的信赖。
三线搬迁改造完成后,产能的扩大和工作条件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海林做大做强轴承主业的信心。为进一步扩大海林圆锥滚子轴承的市场影响力和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海林高度重视技改技措项目带动企业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先后于“七五”期间建成具备年产万套能力专业生产中小型英制圆锥滚子轴承出口产品的专品分厂;“八五”期间完成20万套汽车轮毂轴承出口专项技术改造工作,对老旧设备进行PC改造,推广应用滚子凸度加工工艺、套圈滚道超精工艺、精化毛坯节能工艺等先进技术;“九五”期间,围绕提高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度指标,对磨装分厂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将原有万套轴承精度等级提升,由内销变为既能满足出口和替代进口,又能适应国内新一代主机配套轴承产品的要求。还实施了轴承套圈热处理氮基保护气氛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轴承产品的内在及外观质量。“十五”期间,在新建成的第二磨装分厂配置了代表着当时行业最先进水平的10条轴承磨加工生产自动线,加工生产P5、P6级精度出口轴承;新增两条保护气氛热处理生产线,使产品实现无氧化热处理加工;又实施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冶矿、石化、工程机械及军工机械轴承技术改造项目。这一系列技改技措项目的实施,使海林的轴承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同时,海林一直把顾客满意度作为质量改进目标,千方百计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使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海林先后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保证体系运行有效、可控、真实,实现了产品的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的性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推动了海林轴承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及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提高了海林轴承的市场信誉。
年,为强化内部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海林实施了以“精心设计、严格工艺、精细加工、整洁装配”为主要内容的精品工程。经过连续五年的不懈努力,海林轴承向精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改进,连续三年在行业抽检中获得了质量全优的成绩,赢得了一批国内一流主机用户,配套量显著增加。年,海林牌圆锥滚子轴承系列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年通过复评确认。海林牌商标年获得第三届“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年3月海林牌商标又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转好,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汽车工业是圆锥滚子轴承的重点应用行业。“十二五”以来,海林加大了向汽车配套领域进军的步伐,主动对接国内外汽车行业标准,尽快取得了ISO/TS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ATF/TS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大力度提升了软硬件能力,积极参与汽车配套企业的技术攻关活动。很快海林公英制轴承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和及时的保供能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外汽车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优秀配套企业。中国重汽、陕汽、柳汽、一汽、二汽、潍柴、一拖以及国外的美驰、DANA、CAT、通用、克莱斯勒等都是海林的长期用户。
为了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培养全体员工干精品轴承的自觉性,海林于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质量是什么,我为质量做什么”的大讨论。来自生产一线的职工们自觉讲出了“质量是我们的工资,质量是我们的饭碗”的朴实话语。又连续三年开展质量年活动,使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干精品的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接着在巩固三年质量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月度质量持续性改进工作,在公司上下形成了争先创优干精品的良好局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林凭着不服输的顽强拼搏精神,团结奋斗,勇克难关,实现了海林历史上最快发展。公司已经连续多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保持在六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达到0多万美元,成为行业中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之一。新产品研发能力一直保持在年均60个品种以上,成为行业生产圆锥滚子轴承系列最全、品种最多的企业。海林轴承用户已覆盖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林“HL”商标已在国外注册并享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海林产品基本实现了国际化发展道路。
轴承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批量连续性生产加工方式造成的同一批生产的轴承质量悬殊较大,质量的一致性差一直是轴承制造企业技术攻关的重点。可以说企业的技术工艺先进性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海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自主研发英制圆锥滚子轴承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技术工艺改进和产品质量提高工作。通过对公制系列圆锥滚子轴承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互换性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借鉴国际轴承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标准,制定了企业内控标准,应用于轴承生产制造,使产品开发设计步入规范轨道,质量保证有章可循。以此标准为指导,海林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工艺难关,一步步靠近了既定目标。在年行业圆锥滚子轴承评比中,海林生产的E轴承创造了行业第一,也是唯一一个上台阶的达标产品,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的表彰。海林生产的公英制圆锥滚子轴承质量已达到和接近同时期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轴承工业技术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同类高品质轴承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和依赖进口的局面。圆锥滚子轴承的品种与产量已跃居行业前列。同时,海林轴承也经受住了市场洗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海林轴承的认同都有了明显提高,培育了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发海林特色产品,引领企业长足发展创新是企业利润之源,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既能展现老品牌新的生机,又能赋予新产品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使消费者从中感受到企业为满足其需求所付出的努力,进而赢得消费者的厚爱。海林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工作,这也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所迫,不得不在创新上下工夫。计划经济时期海林凭借着专业圆锥滚子轴承获得的一些优势尚可应付自如,进入90年代后,随着江浙一带民营企业快速兴起,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海林原有的一些优势已受到严峻的挑战。再加上国外十大轴承公司在国内投资建厂和控股后,形成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白热化的局面,海林生存空间日趋变窄。为了生存,唯有从创新中去找答案。因此,海林“十一五”规划明确把“三个创新”作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之一,并明确了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三个创新即技术创新、质量创新、市场创新。强调创新过程中要解决产品的振动值、粗糙度、寿命等关键问题,达到低噪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目标。同时也要加大新产品研发,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