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曹娴通讯员刘宇欣向海林
一组数据充分展现湖南中小企业的澎湃动力:5年来,全省共培育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户均净利润增长近50%,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2%,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尽显风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决策部署,湖南省委、省政府把中小企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细分市场“冠军”,产业链上“尖兵”
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今年5月底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为贴合车辆外形结构,上层的侧窗呈弧形状。而弧形侧窗加工,难度远高于常见平面侧窗。
“国内首次在动车侧窗中采用曲面玻璃加工工艺。”株洲车城机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从生产模具的设计制作到玻璃热成型工艺的难点突破,都是公司自主完成。
目前,株洲车城生产的侧窗在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车辆侧窗采购中占比七成以上,助力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这家占地仅7.8亩、员工70余人的“小”企业,亩均年税收超百万元。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省委书记、省长每年组织召开中小企业座谈会,听取中小企业意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多次强调“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已连续5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年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启动,多管齐下助力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小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号称“工业母机”的机床领域,湖南中大创远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掌握螺旋锥齿轮成套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目前公司的合同订单已排到明年5月。”中大创远负责人介绍。
“小而强”“小而优”逐渐成为我省中小企业的主要特征。湖南已培育5批次共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70家企业入选“国家队”,8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达22个。
细分市场“冠军”,也是产业链上“尖兵”。据省工信厅统计,全省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在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这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小巨人”企业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近两年年均增长约20%。
向创新要动力,向数字化要效益,向品牌要市场
在自然灾害、倒塌事故等救援现场,华诺星空研制的雷达微震融合生命探测系统不仅可以探测到受困目标,还能对受困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精准识别,解决了埋压状态下的搜救难题,为国内首创。
“每年销售收入的20%至30%,投入到产品研制开发上,以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明华说。与3年前相比,华诺星空生命搜索与探测雷达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由第6位提升至第2位。今年5月,“优中选优”的全国首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布,华诺星空等38家湘企上榜。
向创新要动力。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户均研发投入达万元,研发投入占比5.2%。中小企业贡献了我省70%以上的技术创新。
自去年启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三年行动以来,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破零倍增”。其中,家企业实现专利“零”的突破。湖南这一做法,入选工信部服务中小企业典型案例。
向数字化要效益。湖南已累计推动36.21万户企业“上云”、1.5万户企业“上平台”;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6.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48.1%。3年内,湖南每年将遴选出个数字化、个网络化、个智能化示范项目,加速纵深推进数字化赋能。
向品牌要市场。说到风电叶片预埋螺套,行业内就会想到“飞沃”。“为中国做好一颗螺丝钉!”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风电叶片上的预埋螺套做到了全球第一。在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助力下,一批“记得住、叫得响、走得出”的“湖湘精品”正脱颖而出。
全力护航,让更多“小巨人”成长为“大巨人”
中小企业,难免遭遇“成长的烦恼”。
湖南博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定义的特种IT组件的研制生产。年,作为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博匠信息流动资金紧缺,贷款申请因没有抵押物而被拒,眼看一笔大订单要“飞”,还得承担违约风险。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