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林市新闻
海林市地理
海林市经济
海林市特产
海林市环境
海林市历史

让每一寸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垦区种植结

  崔立东鲁宏杰黑龙江日报记者吴树江

  农业生产讲究“年头儿”。去年那个“年头儿”有两件事让农垦人记忆深刻。

  一件事:当年春,农垦总局把转方式调结构正式写进党委(扩大)会议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另一件事:当年秋,国家调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由每斤1.11元下调至1元,这意味着垦区万亩地生产的万吨玉米,一夜之间蒸发掉17亿元。

  这件事让农垦人猛醒: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势在必行。

  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兆力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更给农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新的“年头儿”,来自农垦总局农业局的消息,今年全垦区总播种面积.2万亩,其中,玉米面积减少万亩以上。种植结构呈现玉米减,小麦和马铃薯稳,水稻、大豆、经济作物、杂粮杂豆、饲草饲料增加的“一减、两稳、五增”的态势,品质结构由“大路货”向“精深特”转变。

  走高端,创精品:打绿色有机高效牌,占领高端市场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是我省水稻主产区,万亩耕地中水稻种植面积达万亩,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近千万亩,玉米减少了一半,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了7倍。”

  建三江管理局农业局局长李国俊说,“水稻依然是‘大品种’,我们通过增加优质高效品种,改善适口性,并通过‘上科技’、‘三减’等方式增加绿色有机水稻面积,从而增加效益。”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胜利农场有机水稻种植过程犹如“绣花”一样精细。农场水稻办副主任曹爽介绍了大致流程:水稻种子专库存放、专人管理;用石灰水浸种消毒,在种子表层形成碳酸钙,实现生物杀菌。在育秧环节,用酿造米醋对苗床土进行调酸处理,防治立枯病。采用膜上插秧技术,大面积上深水,减少病害、控制草害。收割时采用小型收获机收割,以保持有机米的特性,降低破损率。

  这种“绣花”式种出来的有机水稻,价格平均每斤要比普通水稻多卖0.15元至0.2元。

  肇源农场只有6万亩耕地,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效益?肇源农场党委书记倪金珠告诉记者,年开始,农场决定从调整水稻的品质上入手,走高端路线。为了使水稻尽快向绿色有机转变,农场指导职工施用生物肥,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好田种好稻,好稻出好米,好米卖好价。年,肇源农场稻米从过去每斤1.6元涨到2.2元,以后几年,不论行情涨跌,肇源农场水稻都被高看一眼,每斤比别家高2分钱。普通大米市场价每斤没有低于5元钱的,经过精选加工后的大米价格更是翻番。

  敢想敢试,精耕细作:种经济作物,每一寸土地都不是多余的

  海林农场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不足20亩,但人均年收入却达到了3万元,一半的家庭有汽车。场长李树本说,种植经济特色作物是秘诀。

  栽培木耳。年,第三管理区主任孙亮带头种了25万袋袋栽木耳,盈利30万元。今年,17户职工跟着种木耳,农场扶持建起3个年产万袋的菌包厂,职工购菌包农场每个补贴0.2元。今春,万袋菌包一个没剩。副场长张学勇告诉记者,过去,海林农场14万亩耕地中,有10万亩种“大品种”玉米,4万亩种“小品种”经济作物。现在“小品种”越来越多,甜叶菊、白瓜子、黄瓜子、红小豆等这些小品种的面积超过了10万亩,年收入达到万元,占农场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宁安农场作为垦区多个农场中的“小兄弟”,地少人也少。关于种植结构调整,他们决定抓住“龙头”企业,依托农垦垦丰种业,种1万亩玉米种子;依托镜泊湖亚麻集团,种0亩亚麻;依托聚源食品公司,种1亩鲜食玉米;依托海林农场卉菊海林菊糖有限公司,种0亩甜叶菊。现在,宁安农场已经成为这些龙头企业的种植基地。

  在八五一一农场,随处可见树干浅灰、枝条稀疏的核桃楸树。农场规定,绿化全部采用核桃楸,已种植了3.4万亩多万株。按照计划,到年,10万亩0万株核桃楸树要把八五一一农场武装成一座“核桃城”。场长王福告诉记者,山核桃浑身是宝,现在科研单位正在加紧对核桃楸药用价值进行研发,“要力争把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效益。”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树品牌、做营销,打造纵向产业链,拓宽产品价值空间

  今年的粮食作物结构调整中,“减玉米增大豆”是垦区的显著特点。农垦总局农业局副局长张力军告诉记者,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万亩以上。

  北大荒出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尤其受到市场青睐。素有“中国绿色大豆之都”和“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之称的九三管理局通过采取非转基因大豆点单种植,引进扶持大豆加工企业,强化大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非转基因大豆变成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金豆豆”。年,山河农场成立金露豆制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现拥有豆皮、腐竹生产线8条,豆腐生产线1条,小食品生产线1条,年可加工转化非转基因大豆0吨。

  种的好,还要卖得好。“渠道为王”的营销理念已经颠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垦区加大“北大荒”系列产品的营销和品牌推广力度,加快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北大荒”品牌已经连续12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去年,垦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亿元,同比增长13%。

  (据黑龙江日报)

希望的田野

滕嘉娣

  北大荒,北大仓。深孚众望的黑土地,立足于“农”又创新于“农”,好年景一茬接着一茬。

  无论是“绣花”种植,还是种植“经特”;无论是在耕作上想办法,还是在品牌上做文章,以我省垦区为示范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紧紧依靠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其是,垦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的“调”、“转”中,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对黑龙江寄予了无限的厚望。

  我省作为国家现代化农业先行先试的省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得风气之先,为全国现代化大农业“趟路”。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方面,在我省农业发展的高起点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主动作为、主动调优,改变单纯依靠种粮增收格局,实现农民增收“多条腿”走路;另一方面,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让农业不止于“农业”,农民不止于“农民”,充分释放农业“接二连三”作用,开辟农业发展新空间。

  农业要强起来,农村要美起来,农民要富起来,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生机盎然的季节,望向这片改革深耕的希望田野,相信美好的未来定不负辛勤耕耘和开拓创新。

  (据黑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inzx.com/hlsjj/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