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楼市出台“新国五条”调控政策。
“新国五条”中,提到调控方向的原话是:住宅类房地产,去金融化。去金融化的目标,喊了八年。直至今天,才得以陆续实锤。2月8日,深圳调控加码了。具体的内容,已经有很多人解读了,无需多谈。重点只有一个——深圳正式在二手房市场推行“二手住宅成交价格参考机制”。所谓的“二手住宅成交价格参考机制”,就是在二手房网签价格的基础上,结合周边新房价格,对深圳个小区编制“成交参考价”。这个带着浓重计划色彩和官方特征的成交参考价,有点妖。妖到什么程度?几乎每一个小区的官方参考价,都比实际成交价要低;诸多小区的官方参考价,要比实际成交价低2-3万/㎡;部分红盘的官方参考价,要比实际成交价低50%,甚至能达到%。比如,华润城二期的实际成交价已经达到17万/㎡以上,而官方参考价只给到了13.2万/㎡。这个官方参考价,丝毫没有结合二手房的成交价格。而是,几乎完全参考此前华润城四期的新房限价。虽然,嘴上说的是官方参考价“以二手网签价为基础,结合周边新房价格”。然而,实际操作中——只结合新房,不参考二手!我但凡看一眼二手价格,就算我输!这个小区的官方参考价格,已经随着政策一起落地了。要锤,就锤的结结实实、彻彻底底。有人说,官方参考价,只供官方参考,并不供房东参考。对,说的有道理!官方参考价,虽然不供房东参考,但供银行参考!什么叫供银行参考?银行在批房贷时,大概率会按照参考价来批。比如,市场价万的房子,现在参考价万。此前,卖多少贷多少。卖万,3成首付万,银行贷款万。现在,你卖你的,我批我的。成交价的确是万,但我只按照参考价批贷款,*70%=万。买家首付,直接从万,提高到万。首付比例,变相提高至5成以上!真相大白了,我摊牌了——看起来,是二手房限价;实际上,是整体提高首付!看起来,是限价政策;实际上,是金融政策!深圳不是号称最敢加杠杆的城市么?起步5成首付,玩儿去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过去一年,所有的调控都指向一个目标——楼市,去金融化!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政策。年8月,针对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出台。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现金短债比不得大于1倍。自此以后,房企再也无法肆无忌惮的大规模举债。有史以来,监管部门第一次明确房企举债的标准。以上,是针对房企的楼市去金融化。年12月,针对银行放贷的“两道红线”出台。银行所有贷款中,房地产贷款的占比,不能超过一定数值。银行所有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不能超过一定数值。有史以来,监管部门第一次明确银行涉房贷款的标准。自此以后,银行再也无法毫无顾忌的发放涉房贷款。以上,是针对银行的楼市去金融化。年1月,针对经营贷、消费贷和房贷的大规模清查启动。京沪银保监局,同时清查消费贷、经营贷等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主体结构封顶,才能发放房贷;严格审查首付来源和偿债能力;对违规获取首付资金的拒绝房贷申请,并列入黑名单;对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支持和包装造假的中介,列入黑名单……对申请经营贷的企业,清查真实经营记录;对已经放款的企业,追查放款后3个月是否有真实经营记录;追查企业3个月开票记录和纳税记录……广州限贷加严,并全面控制房贷额度。所有银行新增房贷占比,不能超过12.6%;每个月新增房贷额度,不能超过年10-12月的平均额度……有史以来,监管部门最大规模的清查个人涉房贷款。以上,是针对个人的楼市去金融化。再加上,这次的深圳调控加码——年2月,针对二手市场的深圳版限价出台。为二手房,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官方参考价;后期银行,可能以参考价为标准,批复房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变相提高了首付比例,变相降低了房贷的贷款比例和抵押贷的贷款比例。有史以来,监管部门第一次针对二手市场提供具体价格标准。以上,是又一次针对个人的楼市去金融化。短短7个月,4次调控,无一不是针对“楼市去金融化”。喊了八年的“楼市去金融化”,在今年连续实锤落地。拳拳到肉,捶捶见血。都说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只想说——这次的大风,已经掀去了屋顶。◎本文作者
葫芦娃
-------一条华丽丽的分割线-------
全国投资客为深圳杀红了眼,聪明的外地人早已买房包围深圳。投资深圳概念,为什么我更推荐环深城市?深圳地少,环深的房价涨幅只是时间问题。惠州和东莞,珠海和中山,甚至是广州南沙,哪个板块后劲更足?哪个板块更适合自己?如果你信任楼市黄大大,欢迎扫码欢迎扫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