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五点多钟的海林林业局大石沟林场分外寂静,走几步间或能听到各种鸟的叫声,或长或短,或清或浊……多年的生态林场建设,将这个以旅游闻名的林场规划的如同世外桃源。此时,许多人还沉浸在睡梦之中,然而在晨起的阳光中,早有一位手持扫帚穿梭其间的清扫者,他就是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广喜。
说起李广喜,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林区工人——沉默寡言,兢兢业业。大家都说他不善言辞,踏实肯干,对劳动有种近乎执着的热爱。朴实无华的语言却字字含金。这大概是对一位获得劳动奖章的劳动者最中肯的评价。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李广喜在转型发展谋出路上下足了功夫。转型初期,李广喜承包荒山亩,十年间,栽植树苗7万多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为林区职工创业做出了榜样。
放下了手中的油锯斧头,李广喜摸到了发展的门路。虽然种植苗木收获颇丰,但李广喜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敏锐的察觉到狐、貉养殖是条致富路,于是尝试在自家庭院里养起了狐、貉。几年间,已从最初狐、貉一共50多只,发展到大小狐存栏30只、貉子存栏只、养殖棚舍平方米的养殖规模,年收入达3.5万元。年,李广喜又将目光锁定到地栽木耳项目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辛勤劳作的李广喜没有白白付出。经过五年的悉心经营,年后,他的地栽木耳年产量已扩产到10万余袋。
李广喜地栽木耳的成功使他踏上了小康致富的道路。此时,李广喜没有忘记大石沟林场的职工群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广大职工群众也能一起致富。因此他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技术全部传授给了职工群众,不断地向他们宣传介绍自己从事地栽木耳的经验,并无偿为想发展的职工提供优质菌种和地栽木耳的培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在他的带动下,大石沟林场很多职工群众纷纷投入到此项产业当中,并以此让不少家庭增加了家庭收入。
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了26年,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深受职工群众尊敬,李广喜被推选为工会主席。头衔变了,职位升了,李广喜变了吗?没有。他还是当初那个一心为林场转型、群众致富埋头苦干的李广喜。
近几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大石沟林场生态旅游大热,李广喜下定决心要在青山绿水、冰天雪地间做好文章。他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带领职工又寻觅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利用现有条件将自家庭院改造成具有东北民俗特色的家庭旅馆,借助冬季旅游的热潮,接待游客并创收。家庭旅馆产业初具规模,在李广喜的穿针引线下,有六户家庭旅馆与三家旅行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于他的示范引领,林场原有的18家家庭旅馆增至40家,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年初,林场成立了由李广喜名字命名的“李广喜产业转型发展劳模工作室”。大石沟林场的家庭旅馆一步步打开了市场,增加了职工群众的收入。
李广喜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搭乘“互联网+产业”的快车,利用
白殿疯可以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