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11日,三智琴中儒释道古琴传习班一阶(四期班)在三智书院顺利开班。10日上午,三智书院特聘教授、中国首位古琴博士纪志群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宁晓静老师、三智书院理事长高斌先生与古琴班新老学员共计20余人参加了四期班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上,纪志群教授、高斌理事长和古琴班两位新老学员代表就自己对古琴的感悟心得以及对四期班的期待发表了讲话。
纪老师讲到:“我们知道三智是一个文化道场,是一个学习儒释道很好的平台。在我学习古琴并依托这门艺术追求内心境界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琴以外的儒释道文化跟古琴艺术、弹奏技法等方面的合一,共同追求才能在琴中体道、悟道。我们学习了很多儒释道方面的义理,但我们也很清楚不能袖手谈心性,一个人修养的提升,意志的升华,不会因为我们多看几本书就能产生明朗的变化,但是古琴作为这些思想、学术、文化精髓的实修可以做到。
老学员代表于彦曦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一年多的学习心得。于彦曦同学说到,在这一年的学习中纪老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而我一直坚持做到老师所说的三点:第一,每次把老师教的内容学会,回去把作业做好;第二,坚持上课,琴既是艺术,又是技术,你落一次课,可能就跟不上了;第三,要养成一个好的学琴习惯即每天练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并没有觉得学古琴很苦,我体悟着老师常说的:琴乃修身理性之器,并有所领悟。最后,她祝福所有学古琴的同学们珍惜在老师身边学琴的每一个时间,希望古琴的种子在三智书院能够生根发芽,一直传承下去。
新学员代表凌增秀同学在开班仪式上说到:首先感谢三智这个平台能请到这么好的老师,吸引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我自己是完全的零基础,但我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古琴带给人的那种幽远宁静的感觉。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自己可以在人生下半段关照一下自己的心灵和灵魂的追求。自古有茶道、花道、琴道,我想琴是能够带给我们心灵抚慰的,或者说带我们接近‘道’,所以在这里我想以一个敞开如空杯的心态,跟着老师学琴悟道,希望我们大家都有所收获!
开班典礼最后,高斌理事长发表了讲话。高斌理事长讲到:“首先欢迎大家,也非常感恩纪老师。今天开古琴四期班开班我很高兴,因为书院对古琴班很重视,我认为古琴课是三智书院开的最高端的课。
为什么咱们的班名是三智琴中儒释道呢?实际上咱们课程的特点就是通过纪老师给咱们教授古琴来传递这个道。我听纪老师的课有三方面的体会:第一,儒。《论语》开头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乐怎么来呢?如果你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琴把它弹出来,可能真正的快乐就来了。当你们学完,再跟儒家的思想结合起来,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
第二,道。《道德经》二十一章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可能指的是天地宇宙间的大德,但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是一个人的面貌、面容、气质,这个气质怎么来的?老子说了:‘惟道是从’,就是通过弹琴来呈现的,然后紧接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就是琴声的缭绕。‘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信就是通过琴跟天地沟通的信息,就是通过惚兮恍兮、窈兮冥兮传递的。我们很多人不知道惚兮恍兮、窈兮冥兮是什么,其实就是钟声,焚香,或者说就是弹琴。
第三,佛。我们经常想究竟般若智慧要达到的是什么,其实是你不懂琴,如果你懂得琴的话,一下子进入冥想,就接通了。六祖惠能在体悟了道以后说:‘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自性清净就是弹琴的那种感觉。
儒、释、道都跟琴有关系,那我们日常生活怎么能传递呢?如果我们看《三国演义》的话,有一个场景我们都很清楚即空城计,‘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司马懿听完一曲之后,就撤退了,因为司马懿听懂了诸葛亮的琴音。这个信息不是靠写信、喊话传出去的,而是通过琴告知的,类似通过琴来传道的事例非常多。
在这一年里,纪老师会一首一首曲子教我们。道器不二,我们心中有多少道,有多少智慧,只有通过练琴、弹琴才能体道、悟道,最后你的生命才能得到超越,才能够突破。最后送大家两句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极高明,道中庸。’如果古琴班能毕业,这两句话就能够理解了。对四期班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冯友兰先生的:‘阐旧邦以辅新命’!希望我们在前三期的基础上,能够源源不断的开下去,把纪老师的琴道、琴文化、琴艺术通过三智的平台传播出去。
开班典礼结束后,大家期待已久的四期班课程就开讲了。
课程开始纪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我一直相信没有缺乏力量的学生,只有缺乏力量的老师。大家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在这一年里我们同修共勉,通过琴提升品质、净化性灵,丰富提升自己的琴乐审美能力。
在这一年里我们共有96个课时,70多个小时的课,一次课6个小时,内容会很多,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如果要上这个课就要排除万难,保证自己的上课时间和练琴时间。
最近两年掀起了古琴热,那么琴道是否就发扬光大了呢?我们通过一年的学习要清楚地认知‘琴道’二字是什么。琴道具体有两点:一、古琴自汉代以来作为文人音乐(古琴属性)的代表性乐器,它在音乐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二、古琴作为载道之器具备修身理性的功能,这一功能如何通过琴音来实现?我们要通过学习什么内容来体悟这两点呢?
第一,我们要依托于明末清初的一部琴论——徐上瀛先生的《谿山琴况》。这部著作是我们一年课程里的重点内容,它是与儒、释、道文化相结合的实证,在这一年里我们要把这二十四况理清楚并运用到实际弹奏过程中。刚才高院谈到司马懿听懂诸葛亮弹琴即通过琴音听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为什么呢?《谿山琴况》给了我们答案。整部琴论讲的重点就是和,那如何体达‘和’呢?这部著作讲了四个层面:弦(乐器)、指(技法)、音(形式)、意(精神境界),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这四个层面,我们讲清楚了弦、指、音、意的对应关系就清楚了什么是琴道,讲清楚了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的关系就能清楚地了知为什么能‘听其音得其人’。正如古人所说:‘以音之精义应乎意之深微’,即每一种音乐形式(音色、指法、节奏等)都具有一种写心功能。
我们在这一年里面要学的就是这一些手法、音乐形式、技巧与我们要外化的内心境界的对应关系,比如轻音、重音、揉弦、小幅度吟、大幅度挠、节奏平稳或不平稳、旋律明亮或萧瑟、音色中梵音遥远空灵而嗓音宽广都跟什么境界对应也就是演奏技法与精神境界有对应关系。如果我们无法体悟这一点,就叫乱弹琴。
第二,我们要学习演奏技法、练习琴曲,通过实修去体悟。我的授课特色就是在理论指导下实修,告诉大家如何把琴论与琴曲相结合。如果你能将《谿山琴况》倒背如流,但不去琴上实修,这样也不行。总之,‘弦与指合’这一基础层面首先要做到,然后‘指与音合’知道如何用指将轻重虚实弹出来,最后‘音与意合’我们内心必须要有一定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认知,意先乎音,音与意合,音从意转,所以我们内心的丰富性最终决定我们摹写出来的艺术效果。古人说:‘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学习技法,内心也要清楚用什么样的技法外化我们的精神境界,从而弦中弦外兼顾。
随后,纪老师将这一年的课程跟大家做了简单介绍。前三单元我们全部着重于弹奏,着重于弦、指、音的关系。第一单元讲演奏基本技法即左右手弹奏技法,第二单元学习《仙翁操》,第三单元学习《秋风词》,第四单元开始讲解《谿山琴况》,半天讲琴论半天练琴,这一年九个月把二十四况讲完,那么你们就入门了。第一年我们要打下的基础不是弹奏基础而是弄清楚琴道是什么以及弦、指、音、意的对应关系。我们学的琴曲是更容易讲清楚《谿山琴况》义理的经典琴曲,通过学习琴曲了解古人这部琴论,体悟其中高妙的儒、释、道思想内涵。美学大师修海林先生说:‘《谿山琴况》就是一个弹琴人的圣经,是主导我们修行的理论,不学《谿山琴况》即弹琴无名。’所以,我们要用心学习这部琴论。”
随后,纪老师询问了同学们学琴的情况,再次说道喜欢零基础的同学,并讲解了古琴实用基础知识,比如:如何挑琴、装琴、拿琴、放琴、琴台高度、琴的摆放、如何调音以及如何保养古琴。接下来开始教授弹琴基础知识,如:双手姿势、坐姿等,最后就开始了弹奏技法教学。
两天时间倏忽而过,同学们热情好学让纪老师倍感欣慰,纪老师诚挚用心的教学让同学们下定决心跟着老师好好学,期待下次课见,也期待喜爱古琴,热爱雅曲的同学们与我们共同来弹琴悟道,修身养性。
三智古琴雅集,7月与您相会!
年7月1日17:30,三智文化书院将举行古琴雅集交流活动。欢迎喜爱古琴,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有无音乐基础均可)报名参加!
相关咨询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音——三智琴中儒释道古琴传习班一阶课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三智琴中儒释道古琴传习班二阶课程
“雅集畅弹,琴悦人心”——三智古琴雅集于5月6日举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