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老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文图/芮海林编辑/磐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柔弱的东西能战胜刚强的东西,是老子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水滴石穿”的道理普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可是其人们的行为却不是这样,人们总是逞强好胜。所以老子讲“上善若水”的道理,讲述了水的力量有不屈不挠、无止无歇的精神,无坚不摧,力大无穷。你看柔弱的水,面对铜墙铁壁、礁岩山石,虽然撞个粉碎,然而水还是那么多水,还是那么大的力量。久而久之,连续冲击,终使铜墙铁壁变型、锈污、氧化;而礁岩山石呢,也会变得越来越小……。水能便坚强变易,而柔弱如水者无所变易。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是老子的一种理念,也是事物的一个特殊的层面道理。强有强的局限,弱有弱的优势,刚有刚的脆弱,柔有柔的坚韧。刚强之势,如果自滿骄傲,忘乎所以,恃强凌弱,也会迅速走向反面。对于弱者,老子的柔弱之道也有利他们保护自己,避免无谓的牺牲,长志气、不气馁,棋高一筹,捷足先登,另辟蹊径,转败为胜。
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他要人们学会以柔克刚,有炼成钢,并且是一种化为绕指柔的钢。我们我们一般的教诲人之理念,自古至今是:人要坚强,要刚强。不错,但老子提醒人们:要柔弱,这是一种大智慧。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老子教你在柔弱中寻找到恒久的生命驱动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去历练,去积累能量、经验、智慧,最后获得成功!
我们来看两个小故事:一是梁实秋的故事。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国内研究莎士比亚权威,一生著作等身。但是,直到年,梁实秋完成了他的一个生命奇迹。他用了宝贵生命中的37年时间,从年27岁翻译,一直绵延到年64岁,终于一个人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戏剧37册,诗歌3册,浩浩荡荡40册,给人们留下了一座文化宝库。
莎士比亚剧作的翻译的文人不少,有朱生豪、田汉、曹禺、卞之琳、孙大雨等,可惜都沒有完成。只有梁实秋一人,投入37年时闻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以柔致胜。这正暗合了老子此道,也给世人树立了一个坚强者的范例!
梁实秋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过程中,工作异常艰苦。他曾对朋友说:“一天要翻泽二三千字,一个星期校对10本莎氏稿,几乎把我累死!译书之苦,不亚于女人生孩子!我翻译莎氏,沒有什么报酬可言,常年累月,兀兀不休!”你看,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二是《热爱生命》的故事。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热爱生命》,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孤独的淘金者在荒原上陷入困境,最后克服困难,得以生存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那位淘金者,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的《热爱生命》一书中的主人公,书中说:他已经多日没有进食了,胃饥饿得没有了知觉,腿已经被石头划得像两团烂肉,血流不止,身上的保暖用品都用来包裹腿了,他仍然坚持往前走,正在他身体极度虚弱时,又遭遇了一只病狼,病狼尾随着他,舔食他的血迹,并伺机将他咬死,而他也期待咬死病狼来挽救自己的生命,就这样,一个爬行的病人,一只跛行的病狼,在荒野中拖着垂死的身躯相互搏击,最后淘金者咬断了狼的喉管,靠自己的意志,喝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后睡着了。果然,俗话说的没错,“好运不会在人家等待的地方自然而来,而是经过弯弯曲曲的道路和难以想象的困难降临的。”就在这时,一艘考察队的船发现了他,并救了他,最后他到达了目的地。
“坚强意志能成为强者超人的英维气慨,”主人公置于险恶的北疆环境之中,面对严酷的现实,饥饿和死亡,让他明白自然力的强大和自身的渺小和脆弱。然而,伦敦总是不甘就范,不把自己限定在严格定义的自然主义框架之中,他将“现实主义的唯物论结合于对外部世界的表现中,将浪漫的理想主义结合于主观的人。”他赋予《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正视严酷现实的勇气、战胜逆境的坚强意志以及成为强者超人的英维气概,最终在同北疆荒原、伤残、饥饿、死亡的斗争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成为自然的强者。
坚强的意志是《热爱生命》主题,也是小说艺术力量之所在。如果面对饥饿,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如果面对全身的伤痛,屈服了困难;如果面对危险,对生命没有热爱;或许,他的生命早已消失在那片荒野上。这种在重重困难下永不低头,只要有坚强的信念,就有成功的希望。面对种种逆境的挑战,“以柔致胜”,人只要勇于坚强、坚持与命运抗争,不放弃一丝机会,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鲁迅说:“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因此,困难——是一种愚蠢而怯懦的东西,它惯于对着惊恐的眼睛卖弄它的威力,而只要听见刚健的脚步声就像老鼠似的悄悄向后缩去。不错!困难是怯懦的,坚强就是胜者,美国的这位淘金者正是利用他前进的脚步声,战胜了怯懦的困难,最后到达了目的地。
因此,我们不难从两个小故事中,领吾了老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理所在。
作者: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涡阳老子研究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宣城散文》副主编、主任编辑。
芮海林,男,宣城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经济记协理事、《宣城散文》副主编。时任宁国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中共宁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国日报》总编辑、技术职称:主任编辑。
年以来出版《新闻采访入门》、《走进新闻》等新闻专著5部,散文《江南写意》、《走进山水》、《书香盈路》、《人在旅途》等7部,其中《走进山水》获全国第二届中山杯优秀图书奖。散文、随笔多见《人民日报》、《文学故事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深圳晚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