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一年地
到头来也挣不上三四千块钱
如今不一样了
自从蔡团长他们在我们村
扎起了‘老营’
我们两口子一年能挣六七万
这还不算土地流转的钱”
说这话的是芦沟村村民袁绣清
自从“老营”成立以来
他再不用外出打工了
在家就能挣到钱
蔡团长他们是谁?
“老营”又是咋回事?
小花带你瞧瞧去
革命老区人民
生活水平不该这样
袁绣清口中的蔡团长
名叫蔡海林
曾是一名空军雷达兵
当兵是他从小的梦想
年,20岁的蔡海林
如愿踏进了军营
“因为我是雷达兵
那会去的都是高山海岛荒漠
日子艰苦的很
尤其水资源很匮乏
有时只能等到下雨
才能痛快地洗个澡”
蔡海林告诉小花
有了当兵时的磨炼
后来创业遇到的一些困难
也就不算什么了
年3月
时任团长的蔡海林正式退役
在上海创业做起了供应链生意
年一次回家考察的机遇
他走进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就在我回老家的高速路边上
这次参观才了解到
当年新四军军部在此驻留了
两年零八个月
是驻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军部
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
都在这里战斗过
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更让蔡海林印象深刻的是
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
“我因为工作原因
也走过很多地方的农村
江南的、北方的都很欣欣向荣
可我看到黄花塘军部旁边的农村
还是贫困村
房子很破、老人穿的衣服也很旧”
看到红色土地上的人民
生活的却不如意
让刚刚脱去军装的蔡海林心里很难受
“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这种想法在他脑海中萌生
说干就干
成立“老营”
经过一番考察
蔡海林发现当地正在进行土地改造
“盱眙小龙虾很有名
同时也在推广稻虾共生
如果借此机会在这里投资
一是能够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挣
二是在红色土地上创业
让咱当过兵的人觉得更有意义”
蔡海林的这一想法
立刻引起战友们的兴趣
“刘保权和我是军校时期的上下铺
得知我的想法立刻来了兴趣
过来和我一块考察学习”
刘保权当时已经是
青海一家建材公司的总经理
王征宇、陈海波也在做着建筑工程生意
......
多年的战友情谊与信任
让7位退役军人聚在一起
在这片红色土壤上搞起农业
他们将新公司取名为“老营”
蔡海林告诉小花
“老营”这个名字包含四重含义
“其一,这个地方曾是新四军的驻扎地
是老营区
其二,我们都是退役军人
对军营有着无限怀念
聚在一起像是又回到了部队
回到了我们的老营地
其三,这块红色土地上
时隔多年又有一群
穿过军装的人回来创业
为老百姓做实事
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根据地
最后,这也是我们退役军人
进军农业的起航地”
这四重含义让7位退役军人信心倍增
年初
“老营”正式在花塘镇芦沟村扎下根来
“退役军人都在这创业
这地一定行!”
一边学技术
一边流转土地
退役军人这个身份
为蔡海林等人的创业路
带来了很多优势
“无论是当地村民
还是技术专家
听说我们当过兵
对我们都很信任、也很配合”
“老营”成立后
当地村民能拿到流转土地的钱
还能在农忙的时候过来打点零工
日子一下子宽裕起来
很多人再也不用去外地务工了
在家就能过上好生活
“我们在这边创业的事
还吸引到了很多其他地方的生意人
他们都说
连退役军人都在这创业
那这地一定行!”
在蔡海林等人的努力下
黄花塘镇芦沟村在年当年
就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老兵帮老兵
老兵帮大家
年河南突遇暴雨
看到新闻的蔡海林
连夜从上海赶回淮安
不到半天时间就协调好
“老营”生产的20吨生态稻虾米
又购买了箱优质豆油
件方便面等总价30万的物资
同两位战友一起
开车护送物资运往河南郑州中牟县
“我新兵连结束后
就被分配到河南郑州
可以说在河南正式开启了
我的军旅生涯
前前后后在河南呆了3年左右
很多战友都是河南当地人”
军旅经历让蔡海林对河南
有着特殊的感情
“如今有能力了
也想多为大家做点事”
蔡海林告诉小花
下一步他们准备成立一个
“老营基金”
专门扶持一些有创业想法的退役军人
“他们可以来我们这学技术
然后回自己的家乡创业
或者有自己创业想法的战友
我们也会提供专项资金扶持
帮他们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刻”
一群退役军人
在一片红色热土上
种下绿色菜、放心粮
带领革命老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村民纷纷称他们
“铁军”又回来了!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