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广大,普度众生。当我们身处寺院,除了感受那份难得的宁静,到佛前虔诚礼拜,焚三炷清香,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寺院中每天礼佛、祈福的人都络绎不绝,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内心虔诚的善男信女。有心的人会发现,每当初一、十五,特别是佛菩萨诞辰,寺院有法会时,到庙中进香的人就更多。
然而,因为初入佛门,暂时对佛理不明,再加上一些商贩的有意引导,我们也经常见到大批信众,手拿高香、大香争先恐后地去寺里“烧头香”。可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心念迷失的表现,诸佛慈悲,即便我们不进香,佛也平等加持众生,怎会贪恋世人的供养呢?再者,高香、大香,实际都是内心贪欲和好胜心的变现,它们的背后是“我执”在作怪。
当我们修行一段时间,随着对佛理的学习,渐渐就会明白,礼佛烧香,也就是“香供养”,它是我们凡夫与诸佛菩萨沟通的一种方式。另外,烧香还是集资净障的一种方式,本身并不在于烧香的多少、大小,礼佛时烧三炷香足矣。为何这样讲呢?
首先,佛法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慧能大师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佛法,一切由心造。烧香礼佛,不管是出于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还是为了求平安、事业,都是经由外在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想法。
其实,礼佛时贵在有一片赤诚之心,“心香”供养强过世间一切的香。因为,三支清香分别表法了“戒定慧”三无漏学,精进持戒,得定开慧,便是学佛者从入门到悟道都要走的路。三支香也表法了清净身、口、意,铲除贪、嗔、痴三毒,进而转换为慈悲、喜舍、般若三功德。
其次,佛法是因果法。佛法三藏十二分教,归结起来无非“因果”两字。只有戒除掉过往的陋习、恶念,心才能向善而行。礼佛的目的,不是单纯在佛前磕头,求佛“保佑”自己。礼佛更要学佛,深信因果,依教奉行,佛法终其究竟,不昧因果。
譬如,佛陀告诫众生,人应惜福,要常怀一颗慈悲感恩之心。一个真正懂得惜福的人,不会花大量钱财去买香,到大殿前求这求那,与佛菩萨“做生意”。他们会把这些钱财节约下来,布施、放生,诸佛无心,唯以众生为心,诸佛不会因高香、大香而欢喜,反而会因众生的慈悲喜舍之心而欢喜。所以,三支清香,也是深信因果,知福惜福的表现。
最后,佛教是佛陀的教化。佛前礼拜,虔诚焚香,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知见,即佛法是佛陀应机宣化,教导众生弃恶向善的方便法。假如我们整日想着敛财敛色、损人利己,即便焚再高再大的香,又怎能成就圆满的智慧、福德呢?
相反,当我们心怀对觉悟者的崇敬,在生活中向觉悟者学习,断恶修善,做了错事懂得反省、忏悔,即便焚三支清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这才是殊胜无比的“法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为第一。
佛前烧香礼拜,无外乎是通过这个外在的形式,达到摄受心念的作用。换言之,它也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方便法,如果热衷于烧高香、大香,反而助长贪念和胜负心,如此则非佛法的本怀。一片诚心,三炷清香,如此便好。愿大众六时吉祥,福慧双增。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举报/反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