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林市新闻
海林市地理
海林市经济
海林市特产
海林市环境
海林市历史

宁古塔明明是大清的龙兴之地,为何满清官员

古塔有多可怕?可怕到古代犯人肯被杀头也不愿意去,哪为什么满清官员、犯人如此会害怕宁古塔?

官员害怕宁古塔是因为害怕犯错被流放到此地,宁古塔在清代就是地狱的代名词,官员们往往对此闻风色变。

流放

先讲讲流放吧

流放算是很古老的一种刑罚,自从先秦时代就存在。最著名的流放事件就是商朝时的“伊尹放太甲”,四朝元老伊尹用流放的手段帮助商朝第四代君王太甲自省廉政。

随着朝代更替,流放逐渐成为“笞、仗、徒、流、死”无刑之一,是仅次于死刑的大刑。

笞、仗是身体上受折磨,算是刑罚里较轻的,死是极性一刀的事,这流放就不同了,在古人“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小农思维里,安土重迁牢牢刻在骨子里,光宗耀祖不成还得被流放去偏远边疆受苦受难,这对犯人是心理加生理的双重打击。

流放,更多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起到震慑作用,让被流放的人和在职的人感到心理上的缠斗。

清朝时,统治者就喜欢把犯了错误的汉人官员,尤其是江南官员流放到东北地区的宁古塔,在蛮荒之地任其流亡。

宁古塔位置,来历

说宁古塔,这个地方在哪里呢?

首先,宁古塔不是塔,它只是一个地名,所处的地方没有一个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内,清朝时东北叫作满洲,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也是清代统治东北边疆的重镇,清军入关后还把宁古塔作为管辖三省的军事重地,特地设立了“宁古塔将军”的职位,主要任务是戍边。

其位置之重要,清人称其“南瞻长白,北绕龙江,允边城之雄区,壮金汤之帝里。”

被流放的清文学家吴桭臣在他考察后所著的《宁古塔记略》里还记录了它名字的由来:宁古塔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相传很早的时候有兄弟六人在此居住,因为得名。

在清朝时,宁古塔就成了统治者最喜欢的流放地。

在清宫剧上经常看到重犯的判决书上写着:“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

宁古塔成了犯官的梦魇,不祥之地,对犯官来说,宁古塔就是一去永世不得翻身的地方。

宁古塔为什么这么恐怖,慑人心?

宁古塔环境恶劣,犯人多折损于半道

清代文人中这样形容宁古塔:“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

宁古塔在清朝时可不像现在一样设施齐全,当时那可是正儿八经的蛮荒之地。

地处中国东北地地区的北边,天气极为严寒,也没有全球变暖的情况,比现在的东北还要寒冷,典型的“泼水成冰,烈风透骨”。

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犯人被发配到宁古塔,路途遥远,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犯人,家乡和宁古塔相距千里,且不说这一路凶险,单单是这个气温差就足以致命,江南地区的犯人被发配的时候可能还是夏天,穿着薄衫,走了几个月到宁古塔,季节成了冬天,古代又没有天气预报,哪里会知道气候差别这么大,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直接就冻成冰棍了。

有朋友会说,咋不找房子住啊?

且说当时的宁古塔所处的东北地区还是一片蛮荒,地广人稀,百里之内无村无人,反倒是凶兽横行,想找个人家真是难哟。

而且被发配的犯人都是“给披甲人为奴”赏给兵丁为奴,这些犯人还多是汉人,为奴期间就是牲口,随意使唤,劳累,饥饿,严寒,病痛,这都是催命符,努力主不在乎他们的生死,反正官府还会源源不断的流放犯人到此地。

株连九族,集体流放,男人为奴,女人更惨

流放更多的时候不是流放一个,而是以株连罪祸及整个家族,远近亲戚,大小邻居几十上百人的流放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宁古塔出法。

本来这些犯人可能是官宦巨贾之家,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一触法顿时家财化为齑粉,踏上慢性死亡的流放之路。

为了防止逃跑,枷锁连排成行,而且清朝重刑犯的脸上还会以满汉两种文字刺字,左脸刺罪名,右脸刺流放地名,想跑都没门。

在流放的路上,病死冻死是常事,史料里有记载:明宣德八年,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病死冻死在路上的有三分之二,活着到宁古塔的只有五十几人了。

活着到流放地才是真正进入地狱之门,男人为奴,女人被发配为军妓供士兵玩乐。

清代被流放学者吴兆骞记述为奴人的遭遇“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就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的日子”。

女人受到的折磨更惨。被流放的女人本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不乏莺歌燕舞,软玉温香的女子,但是在宁古塔这个苦难之地,昨日的种种风情不敢回想,面对的都是满脸胡茬,污言秽语,动作粗暴的军士,昔日大家闺秀今天成了被人泄欲的工具,凡此种种不计其数。

“人”,在这个地方是个奢侈的词。

被命运扼住喉咙,无力回天,前途黯淡无望,行尸走肉般活着。

忍受不了屈辱的便死去,宁古塔的邪恶和恐怖便一代代流传下去成了满清官员心中的梦魇和恐惧。

总结

宁古塔为什么让满清官员闻风色变,总结为一下几点

蛮荒无礼之地,气候和生存条件恶劣。男为奴,女为妓,受折磨,毫无人道,饱受生理心理双重折磨,不堪其重。生命无法得到保障,前途暗淡渺茫,哀莫大于心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inzx.com/hlsls/1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