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林市新闻
海林市地理
海林市经济
海林市特产
海林市环境
海林市历史

市教育局举行市直属学校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8月27日,市教育局在市江南实验学校举行了市直属学校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

会议由市教育局副局长吕文韬主持。副局长田开忠从建设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措施等方面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副局长宫建刚宣布了市教育局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组织机构;副局长崔桂海宣读了首批11对33所城乡共同体建设学校名单;结对共建学校现场签订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协议书;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王丽艳、市立新实验小学校长焦旭阳、市第二十四中学校长王修利、海林市柴河镇中心学校校长樊本林分别从核心学校、成员学校角度作了表态发言。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大伟对市直属学校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

会议强调,各地各学校要深刻领会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深刻意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借鉴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搭建直属学校与县(市)区学校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的平台,全面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全市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会议指出,要深入持久抓好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以项目化方式持续推进。一要用好“名校资源”这个“发动机”,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教育布局中的“马太效应”,发挥核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学校管理互助、教学研究互助、教师素质提升互助、课堂教学互助、学生素质提高互助,在机制上、研训上、教学上协同发展;二要让“共同体概念”成为干部、师生交流的“润滑剂”,激活学校办学活力,以教育共同体形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夯实区域教育均衡的人才基础,深入实施县管校聘、局管校聘等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度推动干部、教师跨校交流,实现共同体各学校教师由“学校人”向“共同体人”转变;三要以“共同体”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孵化器”,解决“资源稀释”问题,强化品牌引领、优质资源培育、评估认定,形成“名校组建共同体——共同体孵化新名校——新名校再组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会议强调,核心学校是共同体发展的责任主体,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办学经验、相对雄厚的师资力量发挥好优势,带动学校教育共同体内各学校内涵发展;要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加强考核评价,定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在结对共建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确保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直属中小学及相关乡村学校校长,市教育局机关干部,共计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来源: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inzx.com/hlstc/1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