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道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今次,有幸在海林禅寺监寺证通法师的带领下,成就一次普陀朝山之旅。
在经历了数小时车船颠簸之后,终于在激动、兴奋的心情中,踏上了此次朝山之旅的目的地——普陀山。
初次上岛,精神为之一振。岛上空气清新,香烟缭绕,看来往香客穿梭于众多寺院庙宇之间,每个人都虔诚跪拜。不觉之中,心底升起一股温暖能量,周身舒畅。
洛迦山在普陀山的东南方,与之隔海相望,历史上都把普陀洛迦连在一起。相传,当年的观音大士先在洛迦山修身得道,后来才到普陀山开辟观音道场,所以旧时凡来普陀拜观音的善男信女都必去洛迦山进香,有“南海普陀去烧香,不到洛迦烧半香”的说法。
从普陀山朝东眺望,洛迦山孤伫海中,犹如一尊仰卧于莲花洋中的海中卧佛。山上林木翠郁,终日风呤浪啸,四季鸟语花香,别有一番天地。从普陀山到洛迦山,每天上、下午都有专船到洛迦山。两岛虽相距不远,但莲花洋中波涛汹涌,故有“须经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之说。
自古以来,普陀洛迦融为一体,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说。后为使二岛分别,遂一称普陀山,一称洛迦山。
船行莲花洋,远望洛迦山酷似一尊大佛安详地仰躺在烟波浩渺的莲花洋上,头、颈、胸、腹、足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大卧佛”之称。
由普陀山到洛迦山航程约40分钟。据传“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岛南、北有三处码头供香客渡航,并建有磐石磴道余米,名“洛迦山香道”。
恰如“四十八愿塔”有联云:“寂灭道场常乐我静,洛迦胜境花木幽深。”登上洛迦山极目远眺,南望白沙、朱家尖怪石嶙峋,北眺淡浮数山,巅圆如釜,是为葫芦岛;西望普陀山,逶迤起伏,犹如蟠龙戏珠,山中殿角出没绿荫丛中,紫竹林、梵音洞、千步沙……尽收眼底。
据说当年观音大士就是由此跨越莲花洋去普陀山开辟道场的。志载,明万历年间,有僧在山中结茅。至清末,山上有妙湛、圆通、自在、观觉四座茅篷。“文化大革命”时遭毁。年,普陀山佛教协会开始整修洛迦山,先后创建五百罗汉塔,新建土地祠、伽蓝殿、圆通禅院、大悲殿、大觉禅院、圆觉塔、妙湛塔和大型石雕“观音事迹故事碑廊”等名胜,从此洛迦胜境更是名不虚传。
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
证通法师带领众善信弟子三步一拜朝礼普陀山。一声佛号一声心,在师父们的带领下,原本吵杂的道路上渐渐安静下来,众行人自觉地排成一队,随着师父们的声声佛号,与众善信弟子一同三步一拜。
朝山是佛教徒至名山大寺进香,以忏除业障或还愿的朝礼行为。又修行者为了表示求道的虔诚,常以跪拜﹝三步一拜﹞方式朝礼圣迹。
相传古印度即有‘巡礼’的习俗,‘巡礼’,就是指巡回礼拜佛、菩萨、祖师等之圣迹。在印度有巡礼八大灵塔的风气,在我国也有朝礼四大名山的习惯。
朝山拜佛的意义,在于: 从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 从山外拜到殿内,表示平时除注重心外,也注重到心内。 从一人拜到万人,表示愈聚愈多,越多越有。 从贡高拜到恭敬,越恭敬越有佛法,越有佛法,越有快乐。
人与人的往来要靠书信,通电话,礼物的交际;而我们与佛祖的来往交流,则靠朝山拜佛。所以,朝山是:
一步步的礼拜,就像是到电信局打电话给佛祖,谈话接心。
一步步的礼拜,就像是收讯的收音机,在接受佛菩萨的音讯消息。
一步步的礼拜,方寸间的心藉此升华,如大海虚空,使人格更高超,心量更宽阔。
一步步的礼拜,朝山功德都以存入大家心中的功德簿上。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朝山呢?
1.用感恩心朝山:对于佛陀和古德的恩泽,我们必须发自内心深深的感激,从感恩心中,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伟大,以及弘化众生,绍继如来家业的慈心悲愿。
2.用惭愧心朝山:‘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我们应该忏悔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深重,以致不闻佛法,不值佛世,还在生死海中轮回,以惭愧心来礼拜大觉者的佛陀,并忏除自己的业障。
3.用思齐心朝山:从缅怀佛陀与古德,我们除了生起惭愧心外,更必须向先贤看齐,实践‘知恩报恩’的行为,秉承前人的遗志及教法,使佛法发扬光大,流传到后世,让更多的众生因佛法明灯的照亮而得到光明。
4.发恭敬心朝山:恭敬心是学佛者不可或缺的,因为‘佛法从恭敬中求’,我们发心朝山,礼敬诸佛,亲近善知识,也必须心存恭敬,才能获益。
5.发大信心朝山:‘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学佛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心,信仰三宝的真实、功德和智慧,才能真正地深入佛法;同时坚信自己将来也能成佛,同释释迦牟尼佛一样坐道场、演法义、度众生。
6.发菩提心朝山:这是从追求佛道的决心中发出的。菩提就是成就佛道的心愿,不发菩提心,无以成佛道,所以应发菩提心,发长远心,追求佛道永不退转,而朝山的机缘,让我们在修学佛道的历程中,藉由瞻仰佛陀圣迹,引发深刻的体验,发起无上的道心。
朝山的功德有哪些:
1.广结法缘:朝山总以朝礼佛教名山圣地为目标。如:我国的四大名山,因为法缘殊胜,往往是菩萨示现的道场。所以凡是朝山者,能以虔诚、恳切的心朝礼,即能感得种种瑞相;再者大家都是为求法而来,非常的殊胜难得,彼此可以共结法缘。
2.消除业障:所谓修行,不外‘随缘消旧业,增进福慧’。但业障深重,若不经一番身心磨练,何得消除?因此,以身心合一,五体投地,三步一拜的朝山方式,最能启发清净心;藉由恭敬拜佛,身心的忏悔,来灭除罪业,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3.折伏我慢:礼佛一方面可消除业障,增加福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折伏我慢,尤其三步一拜朝山时。
4.增进道心:‘修行’是一条艰钜的道路,若不能抱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之心,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如何培养坚定的道心是很要紧的事。朝山可以培养道念,当你从遥远的地方一路向圣地时,如果途中经不起种种考验,如何能到达圣地呢?因此朝山时,正好是考验道心和毅力的时候。
此外,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中记载,能恭敬礼拜如来的人,可以获得五种殊胜功德:
1.形像端正:因见佛相好,心生欢喜,以此因缘而得相貌端正。
2.妙好音声:因礼佛称念‘南无如来佛’名号,而感得妙好音声。
3.财宝丰盈:若以散花、燃灯等布施供养如来,以此因缘获得大财富。
4.生长者家:以心无染着,合掌长跪,至心礼佛之行,来世得生尊贵长者家。
5.得生善处:因广修恭敬礼拜如来,所获功德,得生善处天上。
朝山拜佛,从娑婆拜到净土,从凡夫拜成圣者,从污秽拜到清净,由身体的健康拜到心灵的健康,从山下拜到山上,从旷野拜到殿堂,从外面拜到里面,从远处拜到近处,从黑暗拜到光明,每一个朝山拜佛的功德种子种下去,比必能开花结果。《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说过了朝山的功德与意义。再来说说普陀山的奇异天象。插个民间传说:据戒忍大师回忆,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是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件,以备法会使用。件雨衣买好了,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本来预定8点钟准时进行的开光,也因故延迟了15分钟。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
有些看官要问了,为啥要说这个?因为这种奇异天象在今天我们拜山时也有所显现。从进入南海观音山门的地方开始下雨,在大家进行三步一拜的时候,雨慢慢的停了下来,一路跪拜到山顶,所有程序都完成之后,天上的雨顿时就像瓢泼一样的下了起来,让人猝不及防。大家都在讨论,菩萨是听到我们的心声了。所以,发愿心虔诚跪拜,菩萨必然能听见。
慧济寺位于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是普陀山海拔最高的寺院。原有石亭、供石佛。明朝(-年)僧人圆慧初创。
全寺建筑别具一格,依山就势,横向排列,殿堂宽敞壮丽,整座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以幽静称绝。主殿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彩色琉璃瓦盖成。阳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壮观。
明万历、清康熙、清嘉庆所赐的三枚御印现就藏于慧济寺,是慧济寺的镇寺之宝。
全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
善财古洞,位于浙江省普陀山青鼓垒的西北麓,洞因观世音菩萨的左胁童子善财而得名。善财应化普陀,颇具神奇。其记载最早出现在《楞严经》,善度城瑟胝罗居士善财童子云∶「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道。」后善财于此山中,依止菩萨。亲聆教义,证大解脱,得大自在。善财当时居住说法之地,即今善财洞,此后常示灵异,以显佛法不虚。善财洞,处山林幽幽,得野趣盎然,看彩蝶双飞,听鸟鸣啼啾;观莲洋微浪,瓣瓣如莲,闻潮声阵阵,如佛曲梵唱;山间有几朵彩云漫卷,显几分自在,天边有朝阳初升,得满宇光明。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寻。
梵音洞历来为普陀山的重要景观。梵音洞与潮音洞南北相对,它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称为"两洞潮音"。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
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相传为观音大士显圣处。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
洞深幽,在阳光海潮作用下,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
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法相。清康熙三十八年(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佛阁下海潮翻滚,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龙吟虎啸,日夜不绝。因此,梵音洞又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上最适宜听潮观海的两个地方。
梵音洞瞻圣阁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除两手两脚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生一眼。四十手、四十眼再乘以"二十五有"而得出千手千眼,表示有普渡一切众生的无限法力。普陀山供奉千手观音的还有法雨寺御碑殿、紫竹林大悲殿及洛迦山圆通禅院等。
护国镇海禅寺,法雨寺为浙江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也称后寺。明万历八年(年)僧人大智真融始建,初名海潮庵,后改称海潮寺、护国镇海禅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
观音古洞位于浙江省舟山市面普陀山梅岭之后鹦哥石侧,原为自然洞穴,并无殿宇,只有梅树数株,故亦名"古梅岭"。洞顶岩石重重,樟树遮天蔽日。明万历年间有一僧始结茅庐于此。
清雍正年间,法泽禅师初创庵院,是为开山祖师。道光间,海南修之。光绪间,裔孙化响重建大殿。宣统二年,僧开林添建客堂楼房,寺院日趋完善。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是大殿(亦称"主殿");重要文物是观音坐像和"二十五圆通"群像。观音古洞的主殿呈长方形,内供二十五圆通塑像。
所谓"圆通"在这里指已达"圆满通达"境界而成正果的菩萨。在二十五圆通中,观音为主尊,两边各有十二位圆通。
梅福禅院,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梅岑山脉西巅,传为纪念西汉南昌尉梅福来山修道而建。梅福,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后弃官游历江湖,晚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后死与洞中,山民为纪念他,建此梅福庵。庵宇临坡而起,周围林木幽深,古时曾"万树梅花开满岭"。明万历中普陀寺住持如迥创,万历末中书陆宝题额"梅仙庵"。清康熙间改名"梅岑禅院"。后经五世孙照祚、七世孙通哲及徒心恒、心观重修。至光绪元年(),殿宇历久颓圮,普济寺住持隆璋同徒妙昌重建,复名"梅福庵"。
解放初僧定忠、庆耀等居之,年遣僧后,数十名老弱僧尼居此。年起由佛协全面修复,重塑金身。大殿中供阿弥陀佛、左右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两边塑十八罗汉,殿东侧后有灵佑洞,传为汉儒梅福炼丹处,洞外有"炼丹井"。
铜殿因其金光灿灿,也被称为"金殿"。铜殿作为文物价值无与伦比。由于战争与人为破坏,中国现存的由历史上传承下来的铜殿仅有5处6座。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普济禅寺始建于宋朝,为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内正中端坐着高达8.8米(毗卢观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5米,座高2.3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行至于此,本次朝山之旅即将圆满。两天的时间我们拜遍了普陀山的重要寺院,虽然天空不时飘着小雨,但这并没有阻碍我们虔诚的步伐。相反,此处古刹,百年树木随处可见,爬满青苔的山墙映衬着屡屡青烟,相得益彰。清新的空气,缭绕的清香,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寺院建筑古朴雄伟,处处是景,让人流连忘返。
普济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我们把它放在此次朝山的最后一站。大家在此焚香礼拜,作此次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圆满回向。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康乐、世界和平,同行众等福慧双增、六时吉祥、增益福田、同圆种智
================我是大师兄的分割线================
“平湖市海林寺”是平湖市海林寺官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