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林市新闻
海林市地理
海林市经济
海林市特产
海林市环境
海林市历史

牡丹江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驶入产业发展快车

“十三五”的五年是牡丹江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广电事业迎接历史机遇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牡丹江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强化党的领导、夯实产业基础、丰富产品供给、强化对外宣传、引导市民参与积极性和提升产业整体知名度、市场号召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党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力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在产业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推进中的作用进一步展现,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功能进一步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在谋篇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在受到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全市“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旅游者1.0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到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其中,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率在年、年,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

五年来,在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牡丹江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真正走在了高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产业整体发展取得新突破,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产业基础快速夯实,产业业态逐渐丰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高,产品组合的市场号召力进一步提升。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会,编制出台牡丹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年)》、《冰雪旅游专项规划(-年)》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年)》,制定实施旅游文化、农业、商贸等7个“旅游”专项产业融合方案,为牡丹江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问诊把脉,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途和重点工作。同时,在市级全域规划总体框架下,全市各县(市)区已先后完成或启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顶层设计层面将牡丹江市旅游产业发展从传统产业推进到新兴产业,形成了顶层推进、分工负责、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强化产品供给,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年来牡丹江市始终立足“湖、林、雪、边、俗、特、红”优势旅游资源,突出休闲度假、生态养生、边境旅游、新文创等四个重点旅游和文化业态,组建了新文创和“旅游”两个招商专班,定人、定责、定岗推进项目谋划和招商。目前,谋划生成文化旅游招商推介项目58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亿元以上项目23个。对接中青旅、省旅投、中投新燎原集团等10余家机构,重点推进项目17个。同时,聚焦景区综合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合作、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等重点内容,牡丹江市成功与省旅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牡丹江市通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万”工程,启动了文化馆(站、点)、图书馆(点)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15个(国家一级馆4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5个),公共图书馆8个(国家一级馆1个、二级馆3个、三级馆4个),美术馆2个,社区(乡村)公共文化站余个,覆盖率达到90%。同时,牡丹江市坚持把文创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事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十三五”期间,牡丹江市东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创产业园相继营业,现已入驻文创企业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

五年来,牡丹江市共完成座旅游厕所新建和改造;穆棱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宁安市小朱家村、西安区中兴村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海林市七里地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穆棱市孤榆树村、海林市七里地村和宁安市明星村被评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承办第四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以“办一届大会,提升一个举办地”为目标,确定并动态管理42个旅游重点项目,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推进,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的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新局面。

强化宣传推介,在品牌营销上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牡丹江市始终在不断强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一方面坚持新媒体营销唱主角,强化自媒体运营建设,开通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inzx.com/hlsxw/1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