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通讯员/张曦予徐海林
书包、折扇、太阳帽,再牵个小人儿,8月2日星期二,上午9点40分,市民老王又带着三岁的孙女出门玩了,他们目的地说来简单:家附近哪凉快去哪儿。
当日,株洲最高温度37℃。
这些年,热,好像没有纪录了——每年都在创纪录。今年6月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席卷全国多地,高温预警都好像成了稀松平常之事。
正因如此,无数个“老王”踏上“寻凉”之旅。
只是,人们真的习惯了吗?
酷暑当头,商场成了“蹭凉”好去处。(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摄)
城市“反应”
为什么选择9点40分出门?老王说,因为商场大多数是9点30分开门营业。
他住在天元区炎帝广场商圈,附近有商超、广场。他说,在往年,早上8点多,广场上就有不少居民锻炼、休息。今年,很多时候晚上8点都明显人少了。
“毕竟,夜晚室外气温动不动还有30℃”。老王说,也不好意思老待在商场,于是,商场的过道口又成为纳凉好去处。
记者本人也有点撑不住了。寻街问巷,不到五分钟便大汗淋漓。坐上车,25℃的四档冷气对着吹,热气2公里未散。
“满肚子燥气。”30岁的山西小伙儿刘高新也变得气恼。一般只在秋冬带茶杯的他,现在习惯包里放一个大水壶,2升容量。
专家分析指出,今年,副热带高压强悍,不断向西延伸,而伊朗高压又渐渐向东扩展。相比以往,两大高压系统靠得比较近,直接导致了高温势力变强。
大伙儿感受的热,体现在各类数据上。
7月26日,株洲市气象台发布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次日株洲最高气温升至40℃。这是时隔9年后,株洲再次发布最高级别高温预警。就在那天,整个7月,株洲已经出现19个高温天。
去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百年以来的最暖时期,有记录之后最热的10年都出现在这段时间内。
这给城市运转带来“烤”验。昨日,记者从国网株洲供电公司获悉,电力需求在6月攀升,今年已经创下极值。而城市供水自不用提,照样蹭蹭往上涨。
“6月中旬就开始收到中暑病人,到现在接诊十几例,重度中暑5例左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安民介绍说,上周,一个军训的女孩甚至一度脉象微弱。
清水塘和天厦工贸总部项目现场“错面作业”(背阴面)。(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摄)
特殊群体
气候如此,不得不